缺血灶不一定是脑梗死。缺血灶可能由脑动脉硬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慢性脑供血不足、腔隙性脑梗死等原因引起,需结合影像学检查明确性质。
1. 脑动脉硬化长期高血压或高血脂导致血管壁增厚,可能形成小缺血灶。控制血压血脂是关键,可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氨氯地平、阿司匹林等药物。
2. 短暂性缺血脑血管短暂痉挛或微栓塞引起的可逆性缺血,通常24小时内恢复。需排查心律失常等诱因,必要时使用氯吡格雷、银杏叶提取物、丁苯酞等改善循环。
3. 慢性供血不足脑小血管病变导致的长期低灌注状态。建议控制危险因素,可选用尼莫地平、倍他司汀、血塞通等增加脑血流药物。
4. 腔隙性脑梗直径小于15毫米的小梗死灶,可能遗留轻微神经缺损症状。需长期二级预防,常用药物包括瑞舒伐他汀、胞磷胆碱、奥拉西坦等。
发现缺血灶应完善头颈部血管检查,日常需监测血压血糖,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并规律运动,定期神经科随访评估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