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取栓术主要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特别是大血管闭塞导致的脑血流中断。手术通过机械装置将血栓取出,恢复脑部供血,适用于发病6小时内且符合影像学评估的患者。治疗的核心在于快速恢复血流,减少脑组织损伤,同时需结合溶栓药物、抗血小板治疗和康复训练等综合措施。
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血管取栓术主要针对大血管闭塞引起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这类患者通常表现为突发性偏瘫、失语或意识障碍,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可明确闭塞部位。手术需在发病6小时内进行,以最大程度挽救脑组织。
2、大血管闭塞:大血管闭塞是取栓术的关键适应症,常见于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等部位。闭塞导致脑血流中断,引发脑梗死。手术通过导管将取栓装置送至血栓部位,机械性取出血栓,恢复血流。
3、影像学评估:术前需通过CT血管成像CTA或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明确闭塞部位和范围。影像学评估还可排除出血性卒中,确保手术安全性。符合影像学标准的患者方可进行取栓术。
4、时间窗限制:取栓术的最佳时间窗为发病后6小时内,部分患者可延长至24小时。时间窗内手术可显著降低脑梗死面积,改善预后。超过时间窗的患者需谨慎评估手术风险与获益。
5、综合治疗:取栓术后需结合溶栓药物如阿替普酶,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以及抗凝治疗如肝素。术后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语言训练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6、手术风险:取栓术可能引发血管损伤、出血或再闭塞等并发症。术前需充分评估患者身体状况,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并发症。
7、预后评估:术后需通过神经功能评分如NIHSS评估预后,定期复查影像学,监测脑血流恢复情况。良好的预后取决于手术时机、血栓部位和患者基础疾病。
脑血管取栓术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手段,适用于大血管闭塞且符合影像学评估的患者。手术需在发病6小时内进行,结合溶栓药物、抗血小板治疗和康复训练等综合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术后需密切监测并发症,定期评估神经功能,确保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