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可能增加阴道炎、尿路感染、宫颈炎、盆腔炎等妇科疾病的发生概率。孕期激素变化、免疫力下降、解剖结构改变及卫生习惯等因素共同影响发病风险。
1、激素变化孕激素水平升高导致阴道酸碱度改变,可能诱发念珠菌性阴道炎。建议每日更换棉质内裤,出现豆腐渣样白带时需就医,可遵医嘱使用克霉唑栓、制霉菌素片、硝酸咪康唑栓。
2、免疫力下降孕期免疫抑制状态易引发细菌性阴道病,表现为灰白色鱼腥味分泌物。家长需协助孕妇保持会阴清洁,确诊后可选用甲硝唑栓、克林霉素软膏、替硝唑片等药物。
3、解剖改变子宫增大压迫泌尿系统,可能导致尿路感染,常伴尿频尿急症状。建议孕妇左侧卧位休息,确诊后可遵医嘱服用头孢克肟、磷霉素氨丁三醇、呋喃妥因等药物。
4、卫生管理孕期分泌物增多时护理不当可能引发宫颈炎,与链球菌或淋球菌感染有关。家长需督促孕妇每日温水清洗外阴,出现脓性分泌物需就医进行抗生素治疗。
孕期建议穿着透气衣物,避免盆浴,定期产检时主动告知医生分泌物异常情况,发现瘙痒或异味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