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吃药后呕吐可能与药物刺激、喂药方式不当、胃肠功能紊乱、药物过敏等原因有关,可通过调整喂药方法、更换剂型、对症处理、就医评估等方式缓解。
1、药物刺激部分药物对胃肠黏膜有刺激性,如抗生素、铁剂等,建议家长选择肠溶片或颗粒剂替代普通片剂,呕吐后可少量多次喂温水,必要时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口服补液盐等药物。
2、喂药方式不当喂药时体位不当或速度过快易引发呕吐,家长需将宝宝头部抬高30度,使用喂药器缓慢推送,避免混入过多奶液或果汁,呕吐后暂停喂药1-2小时再尝试。
3、胃肠功能紊乱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调或病毒感染有关,通常伴随腹泻、腹胀,家长需观察排便情况,遵医嘱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布拉氏酵母菌散等益生菌,配合清淡饮食。
4、药物过敏呕吐伴皮疹或呼吸困难需警惕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就医,医生可能开具氯雷他定糖浆、地塞米松注射液等抗过敏药物,严重时需肾上腺素抢救。
喂药后保持宝宝直立位20分钟,记录呕吐物性状和次数,若持续呕吐超过24小时或出现脱水症状需及时儿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