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突术后出现血肿可能与术中血管损伤、凝血功能异常、术后活动过早、伤口压迫不足、抗凝药物使用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加剧、皮肤淤青等症状。可通过加压包扎、冷敷、药物止血、穿刺抽吸、手术清除血肿等方式处理。
1、术中血管损伤腰椎间盘突出术中若操作不慎损伤周围小血管,可能导致血液积聚形成血肿。这种情况多伴随术区明显胀痛,皮肤温度升高。需立即进行超声检查确认血肿范围,遵医嘱使用氨甲环酸注射液、蛇毒血凝酶注射液等止血,必要时需二次手术结扎出血点。
2、凝血功能异常患者术前未发现的凝血障碍或术后抗凝药物过量使用,可能干扰正常凝血过程。此类血肿往往发展缓慢但范围较大,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停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等抗凝药,补充维生素K1注射液改善凝血功能,同时监测血红蛋白变化。
3、术后活动过早腰椎术后早期过度活动可能使未完全闭合的血管再次开放出血。典型表现为活动后术区突发肿胀,伴体位性疼痛加重。需绝对卧床制动,采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配合云南白药胶囊口服,通常1-2周可逐渐吸收。
4、伤口压迫不足术后敷料松动或加压包扎力度不够时,创面渗血易形成皮下血肿。可见敷料渗血明显,局部触及波动感。应及时更换敷料并重新加压,使用酚磺乙胺注射液促进血管收缩,较大血肿需在无菌条件下穿刺引流。
5、抗凝药物使用为预防深静脉血栓使用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等药物,可能增加术后出血风险。这类血肿多呈弥漫性发展,需调整抗凝方案,局部注射凝血酶冻干粉止血,同时进行下肢静脉超声排除深静脉血栓。
腰椎术后血肿护理需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避免弯腰扭转动作,睡眠时抬高下肢促进回流。饮食宜补充富含维生素K的菠菜、动物肝脏等食物,但须控制高脂摄入以防血液黏稠度增加。术后2周内每日检查术区皮肤张力及颜色变化,发现血肿体积增大或出现下肢麻木需立即复查CT。康复期可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腰背肌等长收缩训练,但禁止突然发力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