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或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可能导致失眠。失眠通常表现为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夜间觉醒次数多、早醒且无法再次入睡。
睡眠需求因人而异,成年人每晚需要7-9小时睡眠。部分人群可能仅需6小时即可恢复精力,但若伴随日间功能损害如注意力下降、情绪烦躁则属于失眠范畴。持续三个月内每周出现三次以上睡眠障碍可诊断为慢性失眠。短期失眠多与环境压力、作息紊乱有关,改善睡眠环境、建立固定作息时间有助于缓解症状。长期失眠可能与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障碍相关,也可能由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疼痛等躯体疾病诱发。
建议保持卧室温度18-22摄氏度,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规律进行太极拳、瑜伽等轻度运动可改善睡眠质量。出现持续失眠症状时应记录睡眠日记,包括入睡时间、觉醒次数等信息,便于医生准确评估。牛奶、小米粥等含色氨酸的食物可能帮助改善睡眠,但严重失眠需遵医嘱使用右佐匹克隆片、阿普唑仑片等处方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