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穿刺可能由肝脏疾病诊断、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肝肿瘤性质评估、肝移植术后监测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局部麻醉穿刺、影像引导定位、组织病理学检查、术后并发症监测等方式明确病情。
1、肝脏疾病诊断慢性肝炎或肝硬化需明确病变程度时,医生会建议行肝穿刺活检,操作前需完善凝血功能检查,术后需卧床观察6小时,常用止血药物有氨甲环酸注射液、凝血酶原复合物、维生素K1注射液。
2、肝功能异常长期转氨酶升高无法确诊病因时,可能需通过穿刺获取肝组织标本,操作中采用超声实时引导,术后需监测血压和腹痛情况,相关检查包括血清铁蛋白测定、自身抗体筛查、病毒载量检测。
3、肿瘤性质评估肝脏占位性病变难以通过影像学判断良恶性时,穿刺可获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分级,术前需评估血小板水平和出血风险,操作可能引起暂时性肝区疼痛,必要时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曲马多注射液缓解。
4、移植术后监测肝移植后出现排斥反应或药物性肝损伤时,需通过穿刺评估移植肝状态,操作需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术后可能发生胆汁漏或感染,预防性使用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甲硝唑等抗生素。
术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出现发热或持续腹痛应及时返院检查,日常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