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症状可通过脱离高温环境、物理降温、补充电解质、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中暑通常由高温暴露、体液丢失、散热障碍、基础疾病等原因引起。
1、脱离高温环境:立即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帮助散热。高温暴露会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表现为头晕、面色潮红等症状。
2、物理降温:用湿毛巾擦拭全身或冰袋冷敷大血管处。体液大量丢失可能引发热痉挛,伴随肌肉抽搐、口渴等症状。
3、补充电解质:少量多次饮用含盐饮料或口服补液盐。散热障碍常见于肥胖、高龄人群,可能出现皮肤干燥、意识模糊等症状。
4、药物治疗: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藿香正气水、十滴水、人丹等药物。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会加重中暑风险,需积极控制原发病。
日常需避免正午户外活动,外出做好防晒,高温作业者应定时补充含盐饮品,出现持续高热或意识障碍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