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过敏可能由遗传因素、食物过敏原、药物刺激、昆虫叮咬等原因引起,表现为皮肤瘙痒、红肿、呼吸困难等症状,需根据过敏原采取回避措施或药物治疗。
1、遗传因素家族过敏史可能增加过敏概率,建议家长关注孩子过敏史并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滴剂、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等抗组胺药物。
2、食物过敏原牛奶、鸡蛋、海鲜等常见食物可能引发过敏反应,需立即停止摄入并记录饮食日志,急性发作时可使用肾上腺素自动注射笔、泼尼松片、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控制症状。
3、药物刺激青霉素、阿司匹林等药物可能导致全身过敏,用药前应详细告知医生过敏史,出现皮疹或休克需立即停用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异丙嗪注射液、葡萄糖酸钙注射液。
4、昆虫叮咬蜂类、火蚁等昆虫毒液可能诱发严重过敏,户外活动需穿长袖衣物,被叮咬后迅速清洗伤口并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炉甘石洗剂、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缓解症状。
过敏体质人群应定期检测过敏原,家中常备应急药物,避免抓挠皮肤并选择宽松棉质衣物,症状持续加重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