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切除后全身发黄可能由胆汁淤积、胆管损伤、胆管结石、溶血性贫血等原因引起,需结合肝功能检查及影像学明确病因。
1. 胆汁淤积胆囊切除后胆管代偿性扩张不足可能导致胆汁排泄不畅,引发黄疸。可通过熊去氧胆酸胶囊、腺苷蛋氨酸、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等药物促进胆汁排泄,同时需低脂饮食减轻胆管负担。
2. 胆管损伤手术中误伤胆总管可能导致胆汁漏出或狭窄,表现为皮肤黄染伴腹痛。需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确诊,必要时放置胆管支架或行胆肠吻合术修复。
3. 胆管结石胆囊切除后胆总管结石残留或新发结石阻塞胆管,可能引发梗阻性黄疸。可选用鹅去氧胆酸、茴三硫、消炎利胆片等药物溶石,严重者需内镜下取石。
4. 溶血性贫血术后应激或药物反应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加,间接胆红素升高引发黄疸。需停用可疑药物,严重者可短期使用泼尼松、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控制溶血。
术后出现黄疸应监测尿色及大便颜色变化,避免高胆固醇饮食,定期复查胆红素及腹部超声,若持续两周未缓解需及时肝胆外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