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伤寒可能会引起大便出血,通常与肠道溃疡或肠穿孔等并发症有关。肠伤寒是由伤寒沙门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持续发热、腹痛、肝脾肿大等,严重时可导致肠道黏膜损伤出血。
肠伤寒患者出现大便出血多发生在病程第2-3周,此时肠道淋巴组织可能形成溃疡。溃疡较浅时表现为大便潜血阳性,溃疡较深时可见明显血便。出血量少时粪便呈暗红色,大量出血时可能出现鲜红色血便或柏油样便。除出血外,患者常伴有腹胀、肠鸣音减弱等表现。
极少数情况下,肠伤寒可能引发肠穿孔导致严重出血。此时出血量大且突然,患者会出现剧烈腹痛、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肠穿孔多发生在回肠末端,需紧急手术治疗。长期未治疗的肠伤寒患者可能出现慢性肠道出血,导致贫血、营养不良等后果。
肠伤寒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出现大便出血需立即就医,医生会根据病情选择伤寒沙门菌培养、血清学检查或肠镜检查。治疗需使用敏感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片、头孢曲松钠注射液等,严重出血或穿孔需外科干预。预防肠伤寒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食海鲜或未煮沸的水,高危人群可接种伤寒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