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检查通常需要挂消化内科或普外科,若出现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也可考虑肿瘤科。肠癌可能与遗传因素、长期高脂饮食、肠道慢性炎症等因素有关,建议根据症状选择科室并携带既往检查资料就诊。
1、消化内科消化内科主要负责胃肠疾病的诊断和非手术治疗。肠癌早期可能表现为腹痛、腹泻或便秘交替等非特异性症状,消化内科可通过粪便潜血试验、肠镜检查等手段初步筛查。若发现可疑病灶,医生会建议进一步病理活检或转诊至相关科室。对于高危人群如家族遗传性息肉病患者,消化内科也会制定定期随访计划。
2、普外科普外科侧重消化道疾病的手术治疗。当肠镜发现明确肿块或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时,通常需转至普外科评估手术方案。普外科医生会根据肿瘤分期选择腹腔镜手术、开腹切除术等,同时处理肠梗阻、穿孔等急症情况。术前需完善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肿瘤浸润范围。
3、肿瘤科肿瘤科负责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确诊肠癌后,肿瘤科会联合外科、放疗科制定化疗、靶向治疗等方案。对于晚期转移性肠癌,肿瘤科可提供基因检测指导个体化用药,如使用西妥昔单抗注射液联合化疗。该科室也负责治疗后的疗效评估和复发监测。
4、肛肠外科肛肠外科专精下消化道疾病诊疗。直肠癌特别是低位直肠癌患者更适合就诊该科室,医生能通过肛门指检、直肠镜等精准评估肿瘤距肛缘距离,决定是否保留肛门功能。对于需要造瘘的患者,肛肠外科会提供术后排便管理指导。
5、内镜中心内镜中心提供肠癌筛查技术支撑。无痛肠镜、染色内镜等先进技术可提高早期病变检出率,部分三甲医院内镜中心还开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早癌。检查前需按医嘱进行肠道准备,检查后需观察有无出血、腹痛等并发症。
肠癌高危人群应每年进行粪便潜血检测,40岁以上建议每5-10年做一次肠镜。日常需保持膳食纤维摄入,限制红肉及加工肉制品,戒烟限酒。若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排便异常、体重下降等症状,应携带既往病历、影像资料等完整就医材料及时就诊,避免因科室选择延误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