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腹泻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污染物或气溶胶传播。传播方式主要有直接接触感染者排泄物、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后未洗手进食、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吸入含有病毒的气溶胶等。
1、粪-口传播病毒性腹泻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感染者粪便中含有大量病毒颗粒,若如厕后未彻底洗手,病毒可能通过手部接触污染食物、餐具或生活用品。健康人群接触这些被污染的物品后,若未洗手直接进食或触摸口鼻,病毒可经消化道进入体内。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均可通过此途径传播。
2、污染食物和水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是重要传播媒介。病毒可能通过受污染的灌溉水、不洁加工环节或带毒食品加工者污染食物。生食海鲜、未洗净的蔬菜水果、未经巴氏消毒的乳制品等风险较高。饮用被污染的水源或使用污染水清洗餐具也可能导致感染。
3、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后未洗手是常见传播方式。病毒可在门把手、玩具、桌面等物体表面存活数小时至数天。儿童接触污染物后吮吸手指或直接抓取食物时易发生感染。托幼机构、养老院等集体场所的共用物品可能成为传播媒介。
4、密切接触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传播病毒。照顾腹泻患者时接触其呕吐物或排泄物后未规范洗手,或与患者共用餐具、毛巾等个人物品均可导致感染。轮状病毒在家庭成员间的传播率较高,尤其在卫生条件欠佳的环境中。
5、气溶胶传播部分病毒性腹泻可通过气溶胶传播。患者呕吐或冲厕时可能产生含病毒的气溶胶,在密闭空间中可能被他人吸入或沉降在物体表面。诺如病毒在封闭环境如游轮、医院病房中可通过此途径引暴发疫情。
预防病毒性腹泻传播需加强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规范洗手,避免生食或饮用未经处理的水。患者呕吐物或排泄物需用含氯消毒剂处理,污染衣物应单独清洗。集体单位发生疫情时应做好环境消毒,必要时进行隔离。出现持续发热、血便或脱水症状应及时就医,婴幼儿及老年人需特别注意补液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