搔抓皮肤可能引起机械性损伤、继发感染、色素沉着及皮肤增厚等危害。搔抓行为常见于皮肤瘙痒、湿疹或虫咬皮炎等情况,但反复搔抓会加重原有病变。
指甲直接刮擦会导致表皮屏障破坏,出现抓痕或渗液。轻微损伤可通过冷敷缓解,严重时需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修复。
破损皮肤易被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侵入,引发脓疱疮或蜂窝织炎。局部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感染扩散需口服头孢氨苄治疗。
慢性搔抓刺激黑色素细胞活跃,形成炎症后色素沉着。氢醌乳膏有助于淡化色斑,联合维生素E乳膏可改善皮肤代谢。
长期搔抓诱发角质层增生,表现为苔藓样变或结节性痒疹。糖皮质激素类药膏如丁酸氢化可的松可缓解增生,顽固病变需冷冻治疗。
皮肤瘙痒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搔抓加重损伤。日常保持指甲修剪平整,穿着棉质衣物减少摩擦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