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皮炎可能由遗传因素、接触性刺激、皮肤屏障受损、真菌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避免诱因、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光疗等方式治疗。
特应性体质人群易发生面部皮炎,表现为皮肤干燥、反复瘙痒。建议使用医用保湿剂修复屏障,避免抓挠刺激。可遵医嘱使用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氢化可的松乳膏。
化妆品香料或日晒等因素可能导致接触性皮炎,出现红斑、灼热感。需立即停用可疑产品,冷敷缓解症状。急性期可短期使用地奈德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炉甘石洗剂。
过度清洁或环境干燥会破坏角质层,引发脱屑和刺痛。应选用温和氨基酸洁面,每日涂抹含神经酰胺的保湿霜。继发感染时需联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
马拉色菌过度增殖可导致脂溢性皮炎,伴随油腻性鳞屑。需保持面部清爽,避免高糖饮食。抗真菌治疗可选用酮康唑洗剂、联苯苄唑乳膏、环吡酮胺乳膏。
日常注意防晒,选择无酒精无香精护肤品,避免频繁更换化妆品。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渗液结痂时需及时就诊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