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过敏药长期使用可能产生耐药性,但多数情况与药物种类、使用频率及个体差异有关。耐药性主要涉及H1受体拮抗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等药物类型。
第一代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易产生耐药性,第二代药物如氯雷他定耐药概率较低。建议定期复诊评估疗效,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
长期连续使用同种抗过敏药可能降低敏感性。季节性过敏患者建议间歇用药,慢性患者可考虑轮换用药策略。
基因多态性导致部分人群对药物代谢速率不同。CYP2D6慢代谢者更易出现氯雷他定耐药,需通过基因检测指导用药。
过敏性鼻炎进展为哮喘时,原用药可能失效。可能与气道重塑、炎症介质改变有关,表现为控制症状所需药量增加。
过敏患者应记录症状变化,定期进行肺功能或过敏原检测,避免自行增减药量。饮食可补充维生素C、欧米伽3脂肪酸等抗炎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