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哮喘可能由遗传因素、阿司匹林过敏反应、环氧酶代谢异常、白三烯水平升高等原因引起,可通过避免阿司匹林类药物、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糖皮质激素吸入、免疫调节等方式控制。
部分患者存在CysLT1受体基因突变,导致对阿司匹林敏感性增高。建议进行基因检测,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遵医嘱使用孟鲁司特钠、扎鲁司特、普仑司特等白三烯调节剂。
阿司匹林抑制环氧酶途径后,花生四烯酸代谢转向脂氧酶途径,产生过量白三烯。表现为用药后30-120分钟内出现喘息、鼻塞,需立即停用阿司匹林,急性发作时可使用布地奈德、氟替卡松、倍氯米松等吸入激素。
环氧酶-1活性受抑制导致前列腺素E2合成减少,可能与支气管收缩有关。这类患者常合并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建议完善鼻窦CT,治疗可选用奥马珠单抗等IgE抑制剂。
白三烯C4合成酶过度表达引发气道高反应性。典型表现为三联征:哮喘、鼻息肉、阿司匹林不耐受。需长期使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严重时考虑支气管热成形术。
确诊阿司匹林哮喘后应随身携带医疗警示卡,避免服用含阿司匹林成分的感冒药,定期监测肺功能,饮食注意减少富含水杨酸的蔬果摄入如莓果、番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