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的主要症状包括突发性偏瘫、言语不清、面部歪斜、视力障碍和意识模糊,治疗方法主要有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和中医调理。中风通常由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糖尿病和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引起,需及时就医干预。
1、溶栓治疗溶栓治疗适用于缺血性中风发病4.5小时内,通过静脉注射阿替普酶溶解血栓。该治疗可快速恢复脑血流,但可能增加脑出血风险。患者需经影像学评估后严格遵医嘱使用,禁忌症包括近期手术史或出血倾向。溶栓后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配合后续抗凝治疗。
2、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氯吡格雷片是常用抗血小板药物,能抑制血栓形成。适用于非心源性缺血性中风二级预防,需长期规律服用。可能出现胃肠道刺激或出血副作用,服药期间应定期检查凝血功能。与质子泵抑制剂联用可减少胃黏膜损伤。
3、手术治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和血管内取栓术是主要手术方式。前者通过切除颈动脉斑块预防血栓脱落,后者采用机械装置直接清除颅内血栓。手术需评估血管狭窄程度和全身状况,术后需抗凝治疗并控制血压血糖。出血性中风需根据血肿情况决定是否开颅减压。
4、康复训练急性期后需进行运动功能、言语吞咽和认知训练。包括Bobath技术改善肢体痉挛、Schuell刺激法恢复语言功能。训练应循序渐进,配合经颅磁刺激等物理治疗。家属需协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使用矫形器预防足下垂等并发症。
5、中医调理针灸选取百会、风池等穴位改善脑循环,中药可用补阳还五汤加减促进功能恢复。推拿手法松解患侧肌肉紧张,配合艾灸温通经络。需由专业中医师辨证施治,避免与西药发生相互作用。药膳推荐黄芪鲫鱼汤辅助气血调理。
中风患者需长期控制血压血糖,每日监测体征变化。饮食应低盐低脂,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B族维生素。戒烟限酒并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情绪激动。康复期坚持每日肢体被动活动,使用防滑垫等居家安全设施。定期复查头颅影像和血管评估,发现异常及时就诊。家属应学习急救知识和康复辅助技巧,建立持续照护支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