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化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纤维化可能与遗传因素、慢性炎症、环境刺激、外伤修复异常、代谢紊乱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组织硬化、功能减退等症状。
1、生活方式调整早期纤维化患者需戒烟限酒,避免接触粉尘或化学刺激物。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为主,适量补充西蓝花、深海鱼等抗炎食物。合并肺纤维化者可进行低强度有氧训练,如步行或游泳,每周3-5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减缓纤维化进展。
2、抗纤维化药物吡非尼酮胶囊可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适用于特发性肺纤维化。尼达尼布软胶囊通过阻断生长因子受体延缓纤维化进程。秋水仙碱片对肝纤维化有一定改善作用。使用上述药物需监测肝功能及胃肠道反应,禁止自行调整剂量。
3、糖皮质激素醋酸泼尼松片适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继发的纤维化,如系统性硬化症。甲泼尼龙注射液用于急性期炎症控制。长期使用需配合钙剂预防骨质疏松,突然停药可能诱发肾上腺危象。用药期间应定期评估感染风险及血糖水平。
4、靶向治疗托珠单抗注射液可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的肺间质纤维化。贝利尤单抗对狼疮性肾炎肾纤维化具有保护作用。靶向药物需通过基因检测筛选适用人群,治疗期间每3个月复查胸部CT或脏器超声评估疗效。
5、手术治疗肝移植是终末期肝纤维化的根治手段,需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肺减容术可改善肺纤维化患者的通气功能。对于腹膜纤维化造成的肠梗阻,需行粘连松解术。术后需加强营养支持及感染预防。
纤维化患者应每3-6个月复查影像学及功能指标,肝硬化患者需监测门静脉压力。日常避免高盐饮食及腌制食品,合并肺动脉高压者需限制每日饮水量。出现呼吸困难加重或黄疸加深应立即就医。保持环境湿度在40%-60%有助于呼吸道纤维化患者的症状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