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呼吸道感染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氧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下呼吸道感染通常由病毒、细菌、支原体、真菌、理化刺激等因素引起。
1、一般治疗患者需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受凉。适当增加饮水量有助于稀释痰液,促进排痰。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可摄入高蛋白食物如鸡蛋羹、清蒸鱼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发热时可使用温水擦浴辅助降温。
2、药物治疗细菌感染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病毒感染可选用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利巴韦林颗粒等抗病毒药物。咳嗽剧烈时可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复方甘草片祛痰镇咳。发热超过38.5℃可临时使用布洛芬混悬液退热。
3、氧疗出现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需进行氧疗,可通过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氧流量控制在2-5升/分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需严格控制吸氧浓度,避免二氧化碳潴留加重。严重呼吸衰竭需考虑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支持。
4、物理治疗痰液黏稠者可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体位引流配合叩背排痰适用于支气管扩张患者,每日2-3次,每次15-20分钟。超短波治疗对肺炎吸收期有帮助。
5、手术治疗肺脓肿经抗生素治疗无效且直径超过3厘米时,可能需行经皮肺穿刺引流术。支气管扩张伴大咯血或反复感染可考虑肺叶切除术。脓胸患者需进行胸腔闭式引流,必要时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术前需评估心肺功能及手术风险。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康复期应避免吸烟及二手烟暴露,注意保暖防寒。适当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每周3-5次有氧运动增强肺功能。定期复查胸片或CT观察病灶吸收情况,出现持续发热、呼吸困难加重等症状需及时复诊。合并基础疾病者需控制好血糖、血压等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