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骨膜炎可通过休息制动、冷敷热敷、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膝盖骨膜炎通常由运动损伤、感染、关节炎、代谢异常、免疫因素等原因引起。
1、休息制动急性期需减少膝关节活动,避免跑跳等负重运动,必要时使用护膝或支具固定。长期制动可能导致肌肉萎缩,症状缓解后应逐步恢复低强度活动如游泳、骑自行车。日常可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睡眠时在膝下垫软枕保持微屈姿势。
2、冷敷热敷肿胀疼痛明显时可用冰袋冷敷10-15分钟,间隔2小时重复。慢性期或48小时后改用热敷,温度不超过40℃,每日2-3次促进血液循环。注意避免冻伤或烫伤,皮肤感觉异常者慎用。热敷后可配合轻柔按摩缓解肌肉紧张。
3、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可缓解疼痛肿胀,严重者可短期使用醋酸泼尼松龙片。细菌感染需用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痛风性骨膜炎需配合苯溴马隆片降尿酸。所有药物均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4、物理治疗超声波治疗能促进炎症吸收,冲击波治疗适用于钙化性骨膜炎。超短波治疗每次15分钟,10次为1疗程。治疗期间应观察皮肤反应,出现灼热感应立即停止。康复期可进行直腿抬高、靠墙静蹲等低阻力训练增强股四头肌力量。
5、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骨膜炎可行关节镜下滑膜清理术,严重骨质破坏需行截骨矫形术。术后需保持伤口干燥,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感染性骨膜炎术后需持续使用抗生素4-6周,定期复查血常规和炎症指标。
日常应控制体重减轻膝关节负荷,避免长时间跪姿或深蹲。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可适量食用牛奶、深绿色蔬菜。运动前充分热身,选择缓冲性好的运动鞋。中老年患者建议使用手杖分担受力,雨天路滑时特别注意防跌倒。若出现关节红肿热痛加重或发热症状,应及时复查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