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敏治疗可能引起局部红肿、全身过敏反应、哮喘发作、鼻黏膜刺激以及疲劳等副作用。脱敏治疗主要用于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通过逐渐增加过敏原剂量来提高机体耐受性。
1、局部红肿注射部位可能出现红肿、瘙痒或硬结,通常与机体对过敏原的免疫反应有关。症状较轻时可自行缓解,若持续加重需联系医生调整剂量。避免抓挠或热敷刺激,可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或氢化可的松乳膏局部涂抹。
2、全身过敏反应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甚至过敏性休克,多因机体对过敏原过度敏感导致。治疗期间需密切观察,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时立即使用肾上腺素注射液,并终止脱敏治疗。建议在具备急救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后续治疗。
3、哮喘发作支气管哮喘患者可能因过敏原刺激诱发喘息、咳嗽等症状,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发作时可遵医嘱使用布地奈德气雾剂或沙丁胺醇吸入剂缓解症状。治疗前需评估肺功能,急性发作期应暂停脱敏。
4、鼻黏膜刺激舌下含服脱敏制剂可能引起口腔麻木、舌下黏膜水肿等反应,与给药方式直接相关。症状轻微者可通过分次含服减轻刺激,严重时需更换为皮下注射剂型。使用前清洁口腔,避免药物接触破损黏膜。
5、疲劳部分患者治疗期间出现乏力、嗜睡等全身症状,可能与免疫系统持续激活消耗能量有关。建议调整治疗时间至晚间,保证充足睡眠。若伴随低热或淋巴结肿大,需排查是否合并其他感染。
接受脱敏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免疫指标,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饮食上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保持作息规律以增强机体耐受性。出现严重副作用时需立即就医,由医生评估是否调整治疗方案或联合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片辅助控制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