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贫血多数情况下属于中度严重程度,具体严重性与溶血速度、贫血程度及基础病因有关,主要影响因素有溶血类型、并发症风险、治疗反应性、患者基础健康状况。
1、溶血类型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如地中海贫血通常进展缓慢,而获得性免疫性溶血可能急性发作。前者需长期监测血红蛋白水平,后者需紧急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2、并发症风险急性溶血可能引发肾功能衰竭或休克,慢性溶血易导致胆结石和脾肿大。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用于危急情况,慢性患者需定期进行超声检查。
3、治疗反应性自身免疫性溶血对糖皮质激素敏感,但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需补体抑制剂。治疗无效者可能需脾切除或造血干细胞移植。
4、基础健康状况合并心血管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预后较差,这类患者输血阈值需调整,同时要预防感染和血栓形成。
患者应避免氧化应激诱因如蚕豆或某些药物,定期监测血常规和网织红细胞计数,重度贫血或黄疸加重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