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炎可能由病原体感染、邻近器官炎症蔓延、宫腔手术操作、经期卫生不良、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引起。附件炎通常表现为下腹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1、病原体感染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性传播病原体可通过生殖道上行感染输卵管和卵巢。大肠埃希菌、链球菌等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也可能导致急性炎症。患者可能出现下腹持续性疼痛伴阴道脓性分泌物,需通过分泌物培养明确病原体后选用敏感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多西环素片、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治疗。
2、邻近器官炎症蔓延阑尾炎、结肠憩室炎等腹腔炎症可能直接扩散至输卵管。盆腔腹膜炎时炎性渗出物也可包裹输卵管造成粘连。这类继发感染常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转为全下腹痛,需联合使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等广谱抗生素,必要时行腹腔镜探查术。
3、宫腔手术操作人工流产术、输卵管通液术等宫腔操作可能破坏生殖道屏障功能。手术器械带入病原体或术后创面感染均可诱发炎症。患者术后出现发热伴下腹坠胀时应及时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奥硝唑分散片等预防性抗感染治疗,并复查超声排除盆腔脓肿。
4、经期卫生不良经期使用不洁卫生用品、性生活或游泳可能使病原体经开放的宫颈口侵入。经血逆流也可能将子宫内膜碎片种植至输卵管引发炎症。这类患者需加强经期护理,急性期可服用妇科千金胶囊配合热敷缓解疼痛,慢性期建议中药灌肠改善盆腔血液循环。
5、免疫力低下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糖尿病患者等群体生殖道局部防御功能下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也可能导致反复发作的盆腔炎。除规范抗感染治疗外,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增强体质,必要时注射人免疫球蛋白调节免疫功能。
预防附件炎需注意性生活卫生,避免经期盆浴和剧烈运动。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并进食高蛋白流质饮食,慢性期可进行温水坐浴促进炎症吸收。所有药物治疗均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出现持续发热或剧烈腹痛应及时就医排查输卵管积脓等并发症。定期妇科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慢性附件炎导致的输卵管阻塞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