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疮可通过局部保暖、外用药物、口服药物、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冻疮通常由寒冷刺激、血液循环不良、遗传因素、营养不良、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
1、局部保暖冻疮患者需避免暴露于寒冷环境,穿戴保暖衣物和手套,保持皮肤干燥。可使用暖水袋或电热毯局部加温,但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烫伤。冬季外出时可涂抹凡士林等油脂类护肤品减少热量散失。日常可进行手部按摩促进末梢血液循环。
2、外用药物冻疮溃烂前可外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改善微循环,或使用肝素钠乳膏抗凝血。皮肤破损后需先用碘伏消毒,再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严重肿胀时可短期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减轻炎症反应。用药期间需观察皮肤是否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
3、口服药物血管扩张剂如硝苯地平缓释片可改善末梢血液循环。严重瘙痒可口服氯雷他定片抗组胺。继发感染时需遵医嘱服用阿莫西林胶囊控制感染。营养不良者需补充维生素E软胶囊促进皮肤修复。用药期间需监测血压变化等药物副作用。
4、物理治疗红外线照射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每次治疗15-20分钟。氦氖激光能减轻炎症反应,需按疗程治疗。严重水肿可采用超短波理疗消除肿胀。治疗期间需保护眼睛避免光线直射,皮肤感觉异常者慎用热疗。
5、手术治疗组织坏死需手术清创去除失活组织,术后定期换药。血管严重闭塞可能需血管重建术改善血供。慢性溃疡经久不愈可考虑植皮手术。术后需严格预防感染,避免剧烈活动影响伤口愈合。
冻疮患者冬季应注意加强全身保暖,避免吸烟饮酒等加重血管收缩的行为。日常可进行慢跑等有氧运动改善全身血液循环。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适量食用生姜、辣椒等温性食物。出现皮肤溃烂、剧烈疼痛或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挑破水疱导致感染加重。痊愈后仍需注意防护,冻疮易在相同部位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