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可通过控制饮食、调整生活习惯、使用药物、中医调理、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蛋白尿通常由剧烈运动、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遗传性肾病等原因引起。
1、控制饮食减少高盐、高蛋白食物的摄入有助于减轻肾脏负担。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内,避免食用腌制食品。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清、脱脂牛奶,避免过量摄入动物内脏。合并水肿者需限制每日饮水量,记录24小时尿量。
2、调整生活习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建议选择散步、太极拳等温和运动。戒烟限酒,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肥胖者需制定减重计划。定期监测血压血糖,保持情绪稳定。
3、使用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培哚普利片可降低尿蛋白。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钾片适用于糖尿病肾病患者。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可用于治疗肾病综合征。使用环磷酰胺片等免疫抑制剂需严格监测血常规。合并感染者可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控制炎症。
4、中医调理黄芪、党参等中药可改善气虚型蛋白尿。六味地黄丸适用于肾阴虚患者,金匮肾气丸对肾阳虚更有效。针灸选取肾俞、足三里等穴位调节肾功能。中药熏蒸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施治。
5、手术治疗肾动脉狭窄患者可考虑血管成形术改善肾脏供血。多囊肾进展至终末期需行肾脏替代治疗。肾移植适用于不可逆肾功能衰竭患者。术前需全面评估心肺功能及手术耐受性。术后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预防排斥反应。
出现蛋白尿需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建议每3-6个月检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保持适度运动如游泳、瑜伽,避免久坐不动。注意会阴部清洁,预防尿路感染。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和高血压,严格遵医嘱用药。出现水肿、少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偏方或保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