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患者排便时通常不会排出息肉,但可能出现便血、黏液便或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肠息肉脱出情况主要与息肉大小、位置、形态等因素有关。
1. 息肉大小直径小于5毫米的息肉极少脱出,超过2厘米的广基息肉在剧烈腹压增加时可能发生脱垂。
2. 息肉位置直肠末端的带蒂息肉在排便时可能随肠蠕动外翻,但多数会自行回纳,乙状结肠以上部位的息肉基本不会脱出。
3. 息肉形态带长蒂的息肉活动度较大,较平坦的广基息肉或绒毛状腺瘤因基底宽大,脱出概率相对较低。
4. 继发病变息肉合并溃疡或癌变时可能因组织脆性增加导致部分组织脱落,此时常伴随明显出血或腹痛。
发现排便异常应及时进行肠镜检查,日常需保持膳食纤维摄入并避免用力排便,降低肠道黏膜损伤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