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脱出肛门口的情况较为少见,多见于体积较大或带蒂的息肉,通常与息肉位置、大小及排便用力程度有关。
1、体积因素直径超过2厘米的息肉可能因重力作用在排便时脱出,需通过肠镜下切除术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止血芳酸、生长抑素和凝血酶冻干粉。
2、位置因素距离肛门10厘米以内的直肠息肉更易脱出,可能伴随里急后重感,治疗需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可使用云南白药胶囊、康复新液和蒙脱石散。
3、蒂部特征带蒂息肉活动度大,排便时易被推至肛门口,可能引起便血症状,建议行内镜高频电切术,可配合使用裸花紫珠片、地奥司明片和痔疮栓。
4、腹压增高长期便秘或妊娠等导致腹压增高的情况可能促使息肉脱出,需改善排便习惯并行息肉摘除,必要时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和开塞露。
发现息肉脱出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复位造成损伤,日常保持高纤维饮食并规律排便,减少腹压增高的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