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扭转好发于乙状结肠主要与解剖结构异常、肠内容物淤积、肠道动力紊乱、腹腔粘连等因素有关,可通过手术复位或肠切除等方式治疗。
1、解剖结构异常:乙状结肠系膜过长或根部狭窄形成固定点,易发生肠管旋转。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急性发作时需急诊手术复位,常用术式包括肠扭转复位术、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
2、肠内容物淤积:长期便秘或粪便嵌顿增加肠管重量,诱发扭转风险。建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必要时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比沙可啶肠溶片等缓泻剂改善排便。
3、肠道动力紊乱:肠道神经肌肉病变导致蠕动异常,可能与帕金森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相关。需治疗原发病,急性期可尝试结肠镜减压,药物可选莫沙必利片、多潘立酮片、新斯的明注射液。
4、腹腔粘连:既往腹部手术或炎症导致粘连索带牵拉肠管。轻度粘连可通过腹腔镜松解,严重粘连需开腹手术,术后可短期使用糜蛋白酶注射液、玻璃酸酶注射液辅助治疗。
日常应保持规律排便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出现持续腹痛伴呕吐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