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微创手术的风险主要包括出血、感染、血管损伤、心律失常加重等。手术风险通常与患者基础疾病、手术操作技术、术后护理等因素相关。
1、出血术中导管穿刺或消融可能导致心脏或血管出血,严重时需输血或二次手术止血。术前需停用抗凝药物,术后密切监测凝血功能。
2、感染手术创口或导管通路可能发生局部感染,表现为发热、切口红肿。需严格无菌操作,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等。
3、血管损伤导管操作可能损伤股静脉、锁骨下静脉等穿刺血管,导致血肿或假性动脉瘤。术中需超声引导定位,术后加压包扎穿刺部位。
4、心律失常加重消融治疗可能诱发房扑、室速等新发心律失常,严重时需电复律。术前应完善电生理检查,术后使用胺碘酮、普罗帕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
术后需低盐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监测心率及抗凝效果。出现胸闷、心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