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炎可能由病毒性感染、细菌性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感染治疗、抗结核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胸腔穿刺引流等方式缓解。
1、病毒性感染柯萨奇病毒或流感病毒感染可能刺激胸膜,表现为低热和针刺样胸痛。治疗以休息为主,必要时使用利巴韦林、奥司他韦、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
2、细菌性感染肺炎链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能引发化脓性胸膜炎,伴随高热和脓性胸腔积液。需用头孢曲松、莫西沙星、阿奇霉素等抗生素,严重时需胸腔闭式引流。
3、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结核性胸膜炎常见午后潮热和盗汗,胸水腺苷脱氨酶升高。需规范使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抗结核药物,疗程至少6个月。
4、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或类风湿关节炎可能累及胸膜,产生少量胸腔积液伴关节肿痛。需用泼尼松、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等免疫抑制剂控制原发病。
急性期建议半卧位休息,限制钠盐摄入,恢复期可进行呼吸训练改善肺功能,定期复查胸部影像学评估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