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属于甲状腺癌进展期表现,常见转移部位包括颈部中央区、侧颈区淋巴结,少数可累及纵隔或远处淋巴结。主要与肿瘤原发灶大小、病理类型、局部浸润程度等因素相关。
1、病理机制:乳头状癌最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滤泡状癌次之,未分化癌转移概率最高。肿瘤细胞通过淋巴管侵入邻近淋巴结,形成转移灶。
2、诊断方法:超声检查为首选,可见淋巴结结构异常、微钙化等特征;细针穿刺活检可确诊,CT/MRI有助于评估转移范围。
3、治疗原则:手术需清扫受累淋巴结区域,放射性碘治疗适用于摄碘性转移灶,靶向药物可用于晚期难治性病例。
4、预后因素:转移淋巴结数量、包膜外侵犯程度影响预后。规范治疗后多数患者生存期较长,需终身随访甲状腺功能及肿瘤标志物。
术后注意保持颈部功能锻炼,定期复查颈部超声,饮食需适量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D摄入,避免高碘食物干扰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