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可能由慢性胃炎、长期胃酸反流、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控制、内镜切除、调整饮食习惯等方式干预。
1、慢性胃炎胃黏膜长期炎症刺激可能导致息肉形成,表现为上腹隐痛、饱胀感。建议减少辛辣食物摄入,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瑞巴派特、替普瑞酮等胃黏膜保护剂。
2、胃酸反流长期胃酸异常分泌会损伤胃黏膜,可能伴随烧心、反酸症状。需避免高脂饮食和睡前进食,可遵医嘱服用奥美拉唑、雷贝拉唑、法莫替丁等抑酸药物。
3、幽门螺杆菌感染该细菌感染与胃息肉发生密切相关,常见症状包括口臭、消化不良。需进行碳13呼气试验检测,根治方案通常含克拉霉素、阿莫西林、铋剂等联合用药。
4、遗传因素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遗传疾病可导致多发性胃息肉,可能伴随肠道息肉。建议直系亲属定期胃镜检查,必要时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外科手术。
日常需规律进食,限制腌制食品摄入,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1-2年进行胃镜检查监测息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