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脱垂复查可通过妇科检查、盆底肌功能评估、影像学检查、症状随访等方式进行。复查需根据脱垂程度、症状变化及治疗方案调整频率。
1. 妇科检查医生通过视诊和触诊评估阴道前后壁膨出程度、宫颈位置及子宫下降水平,常用POP-Q分级系统记录脱垂分期。
2. 盆底肌评估采用会阴肌电图或指检法检测盆底肌收缩力,判断凯格尔运动效果,指导康复训练方案调整。
3. 影像学检查超声或动态MRI可观察盆底器官位置变化,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或术前评估,明确是否合并膀胱直肠膨出。
4. 症状随访记录下坠感、排尿困难等主观症状变化,合并压力性尿失禁者需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
建议复查间隔为治疗后3个月、6个月各一次,稳定后每年随访,日常避免提重物及长期站立等腹压增高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