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夜间加重可能与皮肤屏障功能下降、体温升高、抓挠行为增加以及皮质醇水平降低有关,可通过保湿修复、环境调节、药物干预和心理疏导等方式缓解。
1、皮肤屏障下降夜间皮肤水分蒸发量增加导致屏障功能减弱,建议家长使用含神经酰胺的保湿霜,避免碱性洗浴用品。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或氢化可的松乳膏。
2、体温调节变化入睡后体温自然升高诱发瘙痒,保持卧室温度18-22℃并穿着纯棉衣物。持续性瘙痒需排查特应性皮炎,表现为皮肤干燥伴苔藓样变,可选用地奈德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或卤米松乳膏。
3、无意识抓挠睡眠中抓挠行为加剧皮肤损伤,家长需给孩子修剪指甲并佩戴棉质手套。合并细菌感染可能出现渗出结痂,需配合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或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治疗。
4、激素分泌波动夜间皮质醇水平降至谷值使炎症反应增强,通过冥想放松改善睡眠质量。顽固性湿疹需排除接触性过敏原,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红斑丘疹,可短期使用糠酸莫米松凝胶、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或氟轻松冰片乳膏。
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穿着化纤衣物,洗澡水温控制在37℃以下,必要时进行过敏原检测与血清IgE水平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