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天数通常从末次月经的第一天开始计算,整个孕期约为280天或40周。计算方式主要有末次月经计算法、超声检查估算法、排卵日计算法、同房日期推算法、基础体温监测法。
1、末次月经计算法临床最常用的方法是从末次月经第一天作为妊娠起点。该方法假设排卵发生在月经周期第14天,适用于月经周期规律为28天的女性。若月经周期不规律,需结合其他方法校正。例如周期35天者,实际受孕时间可能比计算结果晚一周左右。
2、超声检查估算法孕早期通过超声测量妊娠囊直径或头臀长可准确估算孕周。妊娠5-12周时,胚胎发育差异较小,超声估测误差在3-5天内。孕中期后通过双顶径、股骨长等参数评估,但此时个体发育差异会导致估算准确性下降。
3、排卵日计算法对于监测排卵的女性,可从排卵日加14天推算末次月经时间。使用排卵试纸、宫颈黏液观察或排卵痛记录者适用此法。需注意精子在女性生殖道可存活3-5天,卵子存活12-24小时,实际受孕日可能与同房日存在1-2天差异。
4、同房日期推算法明确记录受孕同房日期时,可在该日期基础上加266天估算预产期。此方法要求性生活频率低且日期明确,否则可靠性较低。辅助生殖技术中胚胎移植日期确定的妊娠,可采用移植日加17天计算孕周。
5、基础体温监测法持续测量晨起静息体温者,可从基础体温升高首日推算受孕时间。体温升高表明黄体形成,通常发生在排卵后1-2天。需连续测量3个月经周期以上数据才有参考价值,测量误差可能影响结果准确性。
建议孕妇定期进行产前检查,通过多参数综合评估孕周。孕早期注意补充叶酸,避免接触致畸物质。保持适度运动如孕妇瑜伽、散步等,饮食注意均衡营养摄入。出现腹痛、阴道流血等异常症状时需及时就医。不同计算方法可能存在差异,最终孕周确定应以产科医生临床判断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