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的高危人群主要有有青光眼家族史者、中老年人、高度近视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糖尿病患者等。青光眼是一种以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特征的疾病,早期发现和治疗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
1、有青光眼家族史者青光眼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直系亲属中有青光眼患者的人群患病概率较高。这类人群可能与遗传性房角结构异常或眼压调节功能缺陷有关,通常表现为眼胀、头痛等症状。建议定期进行眼压测量和眼底检查,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林佐胺滴眼液、拉坦前列素滴眼液等药物控制眼压。
2、中老年人40岁以上人群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增厚可能导致房水循环障碍,眼压升高风险增加。这类患者可能伴随视力模糊、虹视等症状。日常需避免长时间低头或暗环境用眼,可遵医嘱使用噻吗洛尔滴眼液、曲伏前列素滴眼液等药物。
3、高度近视患者近视度数超过600度者眼球壁变薄,视神经对眼压耐受性降低。这类人群可能与眼轴延长导致的视盘结构异常有关,常见症状包括夜间视力下降、视野缩窄。建议每半年检查视野和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必要时使用溴莫尼定滴眼液、贝美前列素滴眼液等治疗。
4、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长期局部或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引起房角小梁网变性,导致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这类患者通常无明显疼痛但眼压持续升高,可能伴随视物变形。需定期监测眼压,可遵医嘱更换为非甾体抗炎药或使用多佐胺滴眼液联合治疗。
5、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引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属于难治性青光眼类型。这类患者可能与视网膜缺血导致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释放有关,常见眼红、剧烈眼痛等症状。需严格控制血糖,必要时行全视网膜光凝术联合使用阿柏西普眼内注射液。
建议高危人群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包括眼压测量、眼底照相、视野检查在内的全面眼科检查。保持规律作息,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运动时注意保护头部免受撞击。阅读时光线要充足,连续用眼40分钟后应远眺放松。若出现突发眼痛、视力骤降等症状须立即就医。
年龄超过50岁的男性、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携带BRCA基因突变的男性、长期接触致癌物质的男性、存在前列腺增生的男性需要做前列腺癌的筛查。前列腺癌筛查主要包括直肠指检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
1、年龄因素年龄是前列腺癌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超过50岁的男性发病率明显上升。随着年龄增长,前列腺细胞发生基因突变的概率增加,可能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建议50岁以上男性每年进行一次PSA检测和直肠指检,及时发现早期病变。对于存在其他高危因素的男性,可能需要提前开始筛查。
2、家族病史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患病风险显著增高。若一级亲属如父亲或兄弟患有前列腺癌,其发病风险会增加数倍。这类人群建议从40-45岁开始定期筛查,筛查频率可适当增加。家族中多人患病或早发前列腺癌病例,提示可能存在遗传易感性。
3、基因突变携带BRCA1或BRCA2基因突变的男性前列腺癌风险明显增高。这些基因参与DNA修复,突变会导致基因组不稳定。对于已知携带这些基因突变的男性,应从40岁开始每年筛查。林奇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患者也应纳入高危人群管理。
4、职业暴露长期接触镉、橡胶制品、农药等致癌物质的职业人群前列腺癌风险增加。这些物质可能干扰内分泌系统或直接损伤前列腺细胞DNA。从事相关职业的男性应加强筛查,同时做好职业防护。既往有明确致癌物暴露史者也需重视定期检查。
5、前列腺病变存在前列腺增生或慢性前列腺炎的男性可能增加癌变风险。虽然这些良性病变本身不会直接转变为癌症,但长期的炎症微环境可能促进恶性转化。对于前列腺体积明显增大或反复炎症的患者,建议在治疗基础疾病的同时定期筛查。
前列腺癌筛查应结合个体风险因素制定个性化方案。除定期医学检查外,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也有助于降低风险。适量运动有助于维持正常激素水平,建议每周进行中等强度运动。饮食上多摄入番茄、西兰花等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限制红肉和高脂饮食。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出现排尿困难、血尿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