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类圆形低密度影可能由肝囊肿、肝血管瘤、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肝脓肿等原因引起,需结合影像学特征及临床表现进一步鉴别诊断。
1、肝囊肿肝囊肿多为先天性发育异常或退行性病变,囊液密度均匀,通常无临床症状。无症状者无须治疗,较大囊肿可考虑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
2、肝血管瘤肝血管瘤是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增强扫描呈特征性填充式强化。直径小于5厘米且无出血风险者可定期随访,必要时行介入栓塞治疗。
3、局灶性结节增生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与雌激素水平相关,增强动脉期明显强化。多数无须处理,疑似恶性时需穿刺活检明确性质。
4、肝脓肿肝脓肿多继发于胆道感染或败血症,表现为发热伴低密度灶内气体影。需抗生素治疗联合经皮引流,严重者需手术清创。
发现肝内低密度影应完善肿瘤标志物及增强CT检查,避免高脂饮食并限制酒精摄入,遵医嘱定期复查监测病灶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