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的口服药物包括靶向药物、化疗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具体选择需根据患者病情和基因检测结果确定。常用药物有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奥希替尼等靶向药物,卡培他滨、替吉奥等化疗药物,以及帕博利珠单抗等免疫治疗药物。
1、靶向药物:吉非替尼是一种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适用于EGFR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常规剂量为250mg每日一次。厄洛替尼同样针对EGFR突变,常用剂量为150mg每日一次。奥希替尼是第三代EGFR抑制剂,用于治疗T790M突变的患者,推荐剂量为80mg每日一次。
2、化疗药物:卡培他滨是一种口服氟尿嘧啶类药物,常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辅助治疗,剂量为1250mg/m²每日两次。替吉奥是一种氟尿嘧啶衍生物,适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剂量根据体表面积调整,通常为40-60mg每日两次。
3、免疫治疗药物:帕博利珠单抗是一种PD-1抑制剂,用于治疗PD-L1表达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推荐剂量为200mg每三周一次。纳武利尤单抗是另一种PD-1抑制剂,适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剂量为240mg每两周一次。
4、辅助治疗药物:对于肺癌患者,辅助治疗药物如止痛药、抗恶心药和营养补充剂也常被使用。例如,吗啡缓释片用于缓解疼痛,剂量为10-30mg每12小时;昂丹司琼用于预防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剂量为8mg每日两次。
5、个性化用药:肺癌治疗强调个体化,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基因检测结果、病理类型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例如,对于ALK基因重排的患者,克唑替尼是一种常用药物,剂量为250mg每日两次。
肺癌患者在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指标,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皮疹、腹泻、肝功能异常等。饮食上建议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适量运动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和随访是确保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