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型糖尿病目前尚无法彻底治愈,但可通过规范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实现长期血糖稳定。控制效果主要取决于胰岛功能保留程度、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预防情况。
二型糖尿病属于慢性代谢性疾病,其核心病理机制为胰岛素抵抗伴随进行性胰岛β细胞功能衰退。早期患者通过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可能获得临床缓解,即在不使用降糖药物情况下血糖维持正常范围。这需要严格遵循医学营养治疗,每日保持适量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使体重减轻并维持目标范围。部分肥胖患者接受减重手术后,伴随体重显著下降可能出现长期血糖正常化,但这类缓解不等同于生物学治愈。
对于病程较长或胰岛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需依赖持续降糖治疗维持血糖达标。现有治疗手段包括口服降糖药、注射制剂及胰岛素替代治疗,可有效延缓并发症进展。新型药物如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不仅能降糖,还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但任何治疗均不能逆转已发生的胰岛β细胞不可逆损伤,停药后血糖通常会再度升高。特殊情况下如妊娠期糖尿病或糖皮质激素诱导的糖尿病,在诱因消除后可能恢复正常糖代谢。
建议患者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和并发症筛查,保持均衡饮食并控制每日总热量,优先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每周进行适度运动。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出现异常血糖波动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避免自行增减药物。通过系统管理,多数患者可达到与健康人群相近的预期寿命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