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患者夜间躁动可能与颅内压波动、昼夜节律紊乱或环境刺激有关。夜间躁动常见原因有疼痛刺激、缺氧、尿潴留、谵妄发作、药物副作用等。需及时排查诱因并采取镇静镇痛、调整体位、改善供氧等措施,同时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1、疼痛刺激颅内血肿压迫或术后伤口疼痛可能导致夜间躁动。脑出血后头痛多呈持续性胀痛,夜间体位改变可能加重不适。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镇痛药物,配合冰敷前额等物理缓解方式。避免自行使用阿片类强效镇痛药以免抑制呼吸。
2、缺氧状态夜间呼吸中枢抑制或痰液阻塞易引发低氧血症。脑干出血患者更易出现呼吸节律异常,表现为血氧饱和度下降伴烦躁不安。需保持侧卧位防止舌后坠,必要时使用氨茶碱注射液改善通气,痰多者可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溶液稀释分泌物。
3、排尿障碍尿潴留是常见诱因,尤其见于额叶出血影响排尿中枢者。膀胱充盈刺激可导致频繁翻身、拍打床栏等躁动表现。可热敷下腹部促进排尿,严重时需导尿处理。注意导尿后可能因膀胱压力骤降引发再出血,需控制放尿速度。
4、谵妄发作夜间谵妄多见于丘脑或脑干出血患者,与生物钟紊乱相关。表现为时间地点定向力障碍、幻觉及攻击行为。可小剂量使用奥氮平片控制症状,同时维持病房适度光照以调节褪黑素分泌。避免过度约束加重激越行为。
5、药物影响部分脱水剂如甘露醇注射液的利尿作用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诱发肌阵挛或意识模糊。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可能引起精神兴奋。需调整用药时间至白天,必要时补充氯化钾缓释片纠正低钾血症。
护理脑出血患者需维持病房环境安静昏暗,夜间使用小夜灯避免强光刺激。每2小时协助翻身拍背预防压疮,注意动作轻柔。记录24小时出入量平衡,观察瞳孔及肌张力变化。饮食给予低盐低脂匀浆膳,床头抬高30度防止反流。康复期可进行音乐疗法与肢体被动活动,但夜间应减少干预频次。出现持续躁动或意识加深需立即CT复查排除再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