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出现红疙瘩伴瘙痒可通过抗组胺药物外用、冷敷缓解、避免抓挠、排查过敏原、就医明确诊断等方式处理。该症状通常由蚊虫叮咬、接触性皮炎、荨麻疹、湿疹、真菌感染等原因引起。
1、抗组胺药物外用氯雷他定乳膏、苯海拉明凝胶等外用抗组胺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瘙痒部位,减轻局部炎症反应。适用于蚊虫叮咬或轻度过敏性皮炎引起的红疹,使用前需清洁患处,避免涂抹于破损皮肤。若合并渗出液或化脓需停用。
2、冷敷缓解用冷藏的生理盐水纱布敷于患处可收缩毛细血管,降低神经末梢敏感度。每次冷敷不超过15分钟,每日重复进行数次。对日光性皮炎、热痱等热刺激引发的瘙痒效果显著,但寒冷性荨麻疹患者禁用此法。
3、避免抓挠抓挠会破坏皮肤屏障,导致细菌感染或皮损扩散。可剪短指甲并佩戴棉质手套,儿童患者家长需加强看护。瘙痒剧烈时可轻拍皮肤替代抓挠,同时穿着宽松纯棉衣物减少摩擦刺激。
4、排查过敏原记录近期接触的化妆品、洗涤剂、金属饰品等可疑物质,暂停使用新更换的日化产品。尘螨过敏者需勤换床单,花粉季节减少外出。食物过敏常见于海鲜、坚果等,发病前24小时饮食需重点回顾。
5、就医明确诊断若红疙瘩持续超过48小时不消退,或伴随发热、水疱、关节痛等症状,需及时就诊皮肤科。血常规、斑贴试验等检查可鉴别湿疹、疥疮等疾病。真菌感染需镜检确诊,必要时采用联苯苄唑乳膏等抗真菌药物治疗。
日常保持皮肤清洁但避免过度洗浴,水温控制在37℃以下。沐浴后及时涂抹无香精保湿霜,室内湿度维持在50%左右。饮食宜清淡,暂忌辛辣刺激及高组胺食物如芒果、羊肉等。贴身衣物选择透气材质,洗涤时彻底漂净残留洗涤剂。若瘙痒夜间加重影响睡眠,可遵医嘱短期口服西替利嗪片等第二代抗组胺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