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梗阻可通过胃肠减压、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十二指肠梗阻可能与肠粘连、肿瘤压迫、先天性畸形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腹痛、呕吐、腹胀等症状。
1、胃肠减压胃肠减压是十二指肠梗阻的基础治疗手段,通过插入鼻胃管或鼻肠管引流胃内容物,减轻肠腔压力。该方法适用于早期不完全性梗阻或术前准备,能缓解呕吐、腹胀症状。操作时需注意管道通畅性,避免误吸。对于儿童患者,家长需配合医护人员固定管道,防止脱落。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控制症状和基础疾病。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抑制胃酸分泌,减轻黏膜水肿;甲氧氯普胺注射液促进胃肠蠕动;头孢呋辛酯片预防继发感染。若由克罗恩病引起,需配合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3、内镜治疗内镜下球囊扩张术适用于瘢痕性狭窄或术后吻合口狭窄导致的梗阻。通过内镜引导置入球囊导管,对狭窄部位进行扩张。该方式创伤小,但需重复进行才能维持疗效。对于肿瘤性梗阻,可放置肠道支架临时缓解症状,为后续手术创造条件。术后需禁食一段时间。
4、手术治疗手术是解决机械性梗阻的根本方法。常见术式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肠粘连松解术、肿瘤切除术等。急性完全性梗阻或出现肠缺血时需急诊手术。术后可能需留置营养管,家长需注意保持管道清洁。先天性畸形如肠旋转不良需尽早手术矫正。
5、营养支持长期梗阻患者易出现营养不良,需通过静脉营养或肠内营养补充能量。可选用短肽型肠内营养粉剂或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症状缓解后逐步过渡至流质饮食,选择低渣、高蛋白食物如蒸蛋羹、米汤等。家长应记录患儿每日出入量,观察有无再发呕吐。
十二指肠梗阻患者应保持半卧位休息,减少呕吐风险。恢复期饮食需遵循从流质、半流质到软食的渐进原则,避免辛辣刺激及粗纤维食物。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腹部CT或造影,监测有无复发。先天性畸形患儿家长需关注生长发育指标,按时随访。出现持续腹痛、呕吐等症状时须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