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主要有胃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痔疮等。消化道出血可能表现为呕血、黑便、贫血等症状,需根据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1、胃溃疡胃溃疡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或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有关,典型症状为餐后上腹痛伴呕血或黑便。治疗需根除幽门螺杆菌如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三联疗法,同时避免刺激性饮食。胃溃疡出血严重时可能需内镜下止血或手术干预。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导致食管下端静脉曲张,破裂后出现大量呕血。紧急处理需内镜下套扎或硬化剂注射,药物可用生长抑素注射液降低门脉压力。预防需控制肝病进展,限制高蛋白饮食。
3、急性胃黏膜病变应激、酒精或药物损伤胃黏膜可引起广泛渗血,表现为呕咖啡样物。治疗以质子泵抑制剂如泮托拉唑钠肠溶片为主,严重者需输血。日常需避免酗酒及滥用阿司匹林等药物。
4、胃癌肿瘤侵蚀血管导致持续隐血或大量出血,常伴消瘦、食欲减退。确诊需胃镜活检,早期可行手术切除,晚期采用替吉奥胶囊等化疗药物。40岁以上长期胃病患者应定期筛查。
5、痔疮排便时肛门滴鲜血多为痔疮出血,与便秘、久坐有关。轻症可用复方角菜酸酯栓缓解,重症需胶圈套扎或手术。日常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持排便通畅。
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禁食辛辣刺激食物,急性期绝对卧床,监测血压心率。所有药物均需严格遵医嘱使用,避免自行调整剂量。反复出血或伴随意识模糊、休克表现者须立即急诊处理,必要时行血管造影栓塞或外科手术。长期贫血患者可适量补充铁剂与维生素C促进造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