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引起眩晕症的主要原因是颈椎退行性病变导致颈椎周围血管、神经受到压迫,进而影响大脑供血及神经信号传递,这是导致眩晕的常见机制。预防和缓解眩晕症状可通过改善生活习惯、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来实现。
1颈椎退行性病变
随着年龄增长或长期姿势不良,颈椎容易出现退行性变化,如骨质增生、椎间盘退变等。这些病变往往压迫附近的椎动脉,导致供血不足。椎动脉从颈椎穿过时受到骨关节变形的挤压,也会诱发眩晕。想要缓解此类症状,日常需注意保持正确坐姿,避免颈部长时间处于同一位置;工作的间隙可轻柔地活动颈部,改善血流循环。
2颈椎交感神经受刺激
颈椎结构异常可能刺激或压迫颈交感神经链,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现症状性眩晕。特别是当患者转动头部时,眩晕感会加剧。这种情况下,可采用药物治疗如血管扩张剂如桂利嗪或镇静类药物如地西泮来缓解不适。医生检查后还可能建议使用脖圈支撑颈椎避免神经刺激。
3患病加重后颈椎动脉综合征
若颈椎病长期得不到干预,其引发的椎动脉综合征可能呈现更严重的眩晕现象,甚至伴随恶心、呕吐、耳鸣等症状。这种重度影响需通过更系统的解决法,如物理治疗如牵引、推拿、针灸或手术干预椎间盘减压或融合术进行处理。手术方式应由专科医生经影像学检查后评估决定合理选项。
颈椎病所致眩晕不仅影响生活质量,更是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至医院进行影像学检查如颈椎X光、CT或磁共振明确病因,切勿拖延治疗。日常需坚持科学护理,如规律运动、选择符合人体工学的枕头与椅子,以及避免压力过大等,帮助维持颈椎的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