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士尿道出血可能与尿路感染、泌尿系统结石、前列腺疾病、尿道损伤、泌尿系统肿瘤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延误治疗。
1、尿路感染细菌侵入尿道引发炎症时,尿道黏膜充血水肿可能导致出血。常见于饮水不足、憋尿等不良习惯,可伴随尿频尿急症状。确诊需进行尿常规检查,治疗可选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同时需增加每日饮水量。
2、泌尿系统结石肾结石或输尿管结石移动过程中划伤尿路黏膜会引起血尿。结石多因代谢异常或饮水过少形成,典型症状为突发腰部绞痛。通过B超或CT检查可确诊,药物可选择排石颗粒、枸橼酸氢钾钠颗粒,较大结石需体外冲击波碎石。
3、前列腺疾病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炎可能导致排尿时尿道出血。中老年男性多见,与激素水平变化有关,常伴排尿困难。需进行直肠指检和PSA检测,治疗药物包括坦索罗辛缓释胶囊、非那雄胺片等,严重者需前列腺切除术。
4、尿道损伤导尿操作、外伤或性行为过于剧烈可能造成尿道机械性损伤。表现为排尿刺痛伴鲜红色血液,需通过尿道造影确诊。轻度损伤可自愈,严重裂伤需留置导尿管,必要时行尿道修补术。
5、泌尿系统肿瘤膀胱癌或肾癌等恶性肿瘤侵蚀血管会引起无痛性血尿。长期吸烟、接触化工染料是危险因素,晚期可能出现消瘦。诊断依赖膀胱镜和病理活检,早期可行肿瘤切除术,晚期需结合放化疗。
出现尿道出血应记录出血特点,避免剧烈运动及辛辣饮食。建议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保持会阴清洁,观察尿液颜色变化。血尿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随发热、腰痛时须立即就诊,40岁以上男性建议每年进行泌尿系统超声筛查。治疗期间禁止饮酒,按医嘱完成全程用药,不可自行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