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房颤的心脏病主要有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和先天性心脏病。房颤可能与心脏结构异常、心肌缺血、心脏负荷过重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心悸、胸闷、乏力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完善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
1、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长期缺血缺氧,可能引发心房电活动紊乱。冠心病患者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心肌纤维化程度加重时会增加房颤发生概率。确诊后需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等药物控制病情,必要时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2、高血压性心脏病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会引起左心室肥厚和心房扩大,心肌顺应性下降导致电传导异常。这类患者早期可能出现阵发性房颤,随着病程进展可发展为持续性房颤。治疗需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等降压药,同时限制钠盐摄入。
3、风湿性心脏病风湿热反复发作造成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左心房压力负荷持续增加易诱发房颤。患者多有游走性关节痛病史,听诊可闻及心脏杂音。需长期服用苄星青霉素注射液预防链球菌感染,严重瓣膜病变者需行二尖瓣置换术。
4、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导致心室收缩功能减退,心房代偿性扩张引发电活动不稳定。肥厚型心肌病则因心肌排列紊乱产生异常电信号。两类心肌病都可能出现晕厥、呼吸困难伴房颤,需使用盐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螺内酯片延缓病情进展。
5、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先天畸形造成血流动力学改变,心房长期容量超负荷可能继发房颤。多数患者在儿童期即出现活动耐力下降,需根据缺损大小选择介入封堵或外科修补手术,术后仍需定期监测心律。
房颤患者日常需避免浓茶、酒精等刺激性饮品,保持规律作息和情绪稳定。建议每周进行3-5次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运动时心率不宜超过110次/分。合并糖尿病者需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肥胖患者应逐步减轻体重。随身携带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钠片时,须定期监测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