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起干皮可通过加强保湿、调整清洁方式、使用修复产品、改善生活习惯、就医治疗等方式消除。脸上起干皮可能与皮肤屏障受损、气候干燥、过度清洁、维生素缺乏、皮肤病等因素有关。
1、加强保湿选择含透明质酸、神经酰胺、角鲨烷等成分的保湿霜,在洁面后3分钟内涂抹。夜间可厚敷保湿面膜或使用封闭性较强的凡士林。避免含酒精、香精的刺激性产品,干性皮肤建议每日保湿3-5次,混合性皮肤重点涂抹干燥区域。
2、调整清洁方式改用氨基酸类温和洁面产品,水温控制在32-35摄氏度。减少洁面次数至每日1-2次,避免使用磨砂膏或洁面仪。卸妆选择乳液状产品,化妆棉擦拭力度需轻柔。清洁后立即用毛巾按压吸水而非揉搓。
3、使用修复产品含有积雪草提取物、泛醇、尿囊素等成分的修复精华可促进角质层再生。每周2-3次使用含维生素B5的面膜,严重脱皮时可短期使用低浓度水杨酸棉片帮助代谢老废角质。眼周等薄弱部位需选择专用护理产品。
4、改善生活习惯每日饮水量不少于1500毫升,增加三文鱼、牛油果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冬季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湿度在50%-60%,避免长时间处于空调环境。夜间睡眠保证7-8小时,枕头套选用真丝材质减少摩擦。
5、就医治疗持续性严重脱皮伴红肿瘙痒时,可能为特应性皮炎或脂溢性皮炎。医生可能开具他克莫司软膏、氢化可的松乳膏等外用药物,或口服维生素A衍生物。真菌感染需使用酮康唑洗剂,银屑病等需光疗配合生物制剂治疗。
日常需注意避免用手撕扯皮屑,外出时做好物理防晒。选择无纺布面膜代替撕拉式面膜,化妆前使用妆前乳隔离彩妆刺激。连续3天护理无改善或出现渗液结痂时,应及时至皮肤科就诊排查特异性皮炎、玫瑰痤疮等疾病。冬季可适当减少去角质频率,油性皮肤也需做好基础保湿防止外油内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