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检查项目主要包括妇科常规检查、白带常规检查、宫颈癌筛查、妇科超声检查、乳腺检查等。
1、妇科常规检查:
通过外阴、阴道、宫颈视诊及双合诊检查,评估生殖器官发育情况,可发现外阴炎症、阴道壁膨出、子宫肌瘤等常见问题。医生会使用一次性窥阴器暴露宫颈,观察阴道黏膜色泽及分泌物性状。
2、白带常规检查:
取阴道分泌物进行PH值、清洁度、微生物检测,能诊断细菌性阴道病、念珠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等感染性疾病。检查前24小时应避免性生活、阴道冲洗及局部用药。
3、宫颈癌筛查:
包含宫颈细胞学检查TCT和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可发现宫颈上皮内瘤变等癌前病变。建议21岁以上或有性生活史的女性每3年进行一次联合筛查,30岁以上可延长至5年。
4、妇科超声检查:
经阴道或腹部超声能清晰显示子宫、卵巢结构,诊断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经阴道超声无需憋尿,分辨率更高,但处女禁用此方式。
5、乳腺检查:
包括视触诊和乳腺超声/钼靶检查,可发现乳腺增生、乳腺纤维腺瘤等良性疾病,早期筛查乳腺癌。40岁以下建议每年超声检查,40岁以上需结合钼靶进行筛查。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全面妇科检查,检查前3天避免阴道用药及性生活,穿着宽松衣物便于检查。日常注意外阴清洁,选择棉质内裤并每日更换,经期及时更换卫生用品。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控制高糖高脂饮食,有助于维持生殖系统健康。出现异常阴道出血、分泌物异味或下腹疼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女性尿路感染通常需进行尿常规、尿培养、泌尿系统超声、血常规及肾功能检查。这些项目有助于明确感染类型、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排除其他并发症。
1、尿常规:
尿常规是诊断尿路感染的基础检查,通过检测尿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亚硝酸盐等指标判断是否存在感染。尿液中白细胞计数升高提示存在炎症反应,亚硝酸盐阳性可能表明存在细菌感染。尿常规操作简便且快速出结果,适合作为初步筛查手段。
2、尿培养:
尿培养可明确致病菌种类及药物敏感性,对指导抗生素选择具有重要意义。采集清洁中段尿进行培养,若每毫升尿液中细菌数超过10万CFU可确诊尿路感染。该检查需要48-72小时出结果,适用于反复感染或治疗无效的患者。
3、泌尿系统超声:
泌尿系统超声能观察肾脏、输尿管、膀胱等器官结构,排查结石、梗阻或畸形等易感因素。对于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患者,超声检查有助于发现潜在的解剖学异常。该检查无创无辐射,适合孕妇等特殊人群。
4、血常规:
血常规通过检测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评估全身炎症反应程度。严重尿路感染可能引起菌血症,此时血常规会出现明显异常。该检查可辅助判断感染是否已扩散至血流,对制定治疗方案具有参考价值。
5、肾功能检查:
肾功能检查包括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用于评估感染是否对肾脏造成损害。上尿路感染可能引起肾盂肾炎,导致肾功能暂时性异常。该检查对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适用于伴有发热、腰痛等症状的患者。
日常应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憋尿,性生活后及时排尿。多饮水有助于冲刷尿道,减少细菌滞留。建议选择棉质内裤并勤换洗,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饮食上可适当摄入蔓越莓制品,其含有的原花青素可能抑制细菌黏附尿道。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导致感染上行。反复发作患者需排查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必要时进行膀胱镜等进一步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