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检查项目主要包括妇科常规检查、白带常规检查、宫颈癌筛查、妇科超声检查、乳腺检查等。
1、妇科常规检查:
通过外阴、阴道、宫颈视诊及双合诊检查,评估生殖器官发育情况,可发现外阴炎症、阴道壁膨出、子宫肌瘤等常见问题。医生会使用一次性窥阴器暴露宫颈,观察阴道黏膜色泽及分泌物性状。
2、白带常规检查:
取阴道分泌物进行PH值、清洁度、微生物检测,能诊断细菌性阴道病、念珠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等感染性疾病。检查前24小时应避免性生活、阴道冲洗及局部用药。
3、宫颈癌筛查:
包含宫颈细胞学检查TCT和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可发现宫颈上皮内瘤变等癌前病变。建议21岁以上或有性生活史的女性每3年进行一次联合筛查,30岁以上可延长至5年。
4、妇科超声检查:
经阴道或腹部超声能清晰显示子宫、卵巢结构,诊断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经阴道超声无需憋尿,分辨率更高,但处女禁用此方式。
5、乳腺检查:
包括视触诊和乳腺超声/钼靶检查,可发现乳腺增生、乳腺纤维腺瘤等良性疾病,早期筛查乳腺癌。40岁以下建议每年超声检查,40岁以上需结合钼靶进行筛查。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全面妇科检查,检查前3天避免阴道用药及性生活,穿着宽松衣物便于检查。日常注意外阴清洁,选择棉质内裤并每日更换,经期及时更换卫生用品。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控制高糖高脂饮食,有助于维持生殖系统健康。出现异常阴道出血、分泌物异味或下腹疼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贫血检查项目主要有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血清铁蛋白测定、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检测、骨髓穿刺检查等。贫血可能由红细胞生成不足、破坏过多或失血等原因引起,需结合检查结果明确病因。
1、血常规血常规是贫血诊断的基础检查,通过检测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等指标评估贫血程度。血红蛋白男性低于120克每升、女性低于110克每升可诊断为贫血。血常规还能初步判断贫血类型,如平均红细胞体积减小提示缺铁性贫血,增大则可能为巨幼细胞性贫血。
2、网织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数值升高提示溶血性贫血或失血后造血活跃,降低则可能为再生障碍性贫血。该检查有助于鉴别贫血属于增生性还是低增生性,对治疗方案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3、血清铁蛋白测定血清铁蛋白是反映体内铁储备的敏感指标,低于15微克每升可确诊缺铁性贫血。该检查能早期发现铁缺乏状态,对孕妇、儿童等缺铁高危人群尤为重要。需注意感染或炎症时铁蛋白可能假性升高。
4、叶酸和维生素B12检测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检测用于诊断巨幼细胞性贫血。叶酸缺乏常见于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维生素B12缺乏多与内因子缺乏或肠道吸收异常有关。两者缺乏均可导致DNA合成障碍,引发大细胞性贫血。
5、骨髓穿刺检查骨髓穿刺适用于原因不明的贫血,通过观察骨髓增生程度、细胞形态等判断贫血类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见骨髓增生减低,白血病等血液病可发现异常细胞浸润。该检查为有创操作,通常在非侵入性检查无法确诊时进行。
贫血患者日常需注意均衡饮食,适当增加瘦肉、动物肝脏、深色蔬菜等富含铁和维生素的食物摄入。避免浓茶、咖啡等影响铁吸收的饮品。建议根据贫血类型遵医嘱补充铁剂、叶酸或维生素B12制剂,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治疗效果。重度贫血或病因不明者应及时血液科就诊,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