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但白细胞计数正常时,通常提示病毒感染或非感染性因素,可通过物理降温、补液、抗病毒药物、对症治疗、观察监测等方式处理。发热伴白细胞正常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幼儿急疹、药物热、自身免疫性疾病、功能性发热等因素有关。
1、物理降温体温低于38.5摄氏度时可优先采用温水擦浴、退热贴等物理方法。重点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保持环境通风,穿着透气衣物,有助于体表散热。物理降温期间需每30分钟复测体温,观察精神状态变化。
2、补液支持发热会增加体液丢失,建议少量多次饮用温水、口服补液盐或新鲜果汁。每日饮水量应超过2000毫升,观察尿液颜色保持淡黄色为宜。合并呕吐腹泻时需增加电解质补充,可选用含钠钾配方的补液制剂。老年人和儿童要特别注意预防脱水。
3、抗病毒治疗流感病毒等感染可遵医嘱使用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普通病毒感染多呈自限性,一般无须特殊抗病毒药物。用药期间需监测肝功能,避免与解热镇痛药联用增加肝肾负担。明确细菌感染证据前不应滥用抗生素。
4、对症处理头痛或肌肉酸痛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药,儿童禁用阿司匹林。咽痛可含服西地碘含片,鼻塞可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咳嗽明显者可短期使用右美沙芬,痰液黏稠时配合氨溴索祛痰。所有药物使用均需间隔4-6小时,24小时内不超过4次。
5、病因筛查持续发热超过3天或体温超过39摄氏度需完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培养等检查。结核感染需进行PPD试验和胸部影像学检查。自身免疫性疾病要检测抗核抗体谱。功能性发热需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中枢性发热等可能,必要时进行脑脊液检查。
发热期间应保持充足休息,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粥类、面条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适量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柑橘类水果。每日监测体温变化曲线,记录发热时间和伴随症状。儿童出现嗜睡、拒食、抽搐等表现,或成人出现意识模糊、皮疹、关节肿痛等情况时需立即就医。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逐步增加活动量,注意保暖防止受凉。